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规划
实验实训室是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训室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面对学校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临床医学系实验实室的建设与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根据学校实训室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我系专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1、学校概况
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原保山卫校基础上组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人数从2006年底103人,增加到现在196人,其中专任教师增加到152人,高级职称人员增加到43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含在读)44人,教授4人,占专任教师的28.95%;聘请客座教授10人、兼职教师1202人。学校目前开办中医、护理学、临床医学、针灸推拿等11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5.91%。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就地扩建了新的中专教学校区,同时购置了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除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体育场馆外,各项基础设施已经达到基本办学要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从无到有,实践性教学基地不断增多。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700多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98万元,生均9151元;馆藏图书19.5万册,生均77.6册。
学校现招生及批准的普通专科专业有11个,成人专科专业3个,合办成人本科专业2个。有各类在校学生2778人,其中,普通专科生2391人,留学生6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381人,全日制大专在校生折合数为2511人。
2、建设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医疗机构对卫生技术人才规格的要求日益提高,大量的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具有大专学历的实用型临床医生;未来几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城镇社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务人员将成为稳定的队伍, 如果社区医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临床医学专业将有更广阔就业机会,其发展空间较大、前景乐观。
就卫生技术人才需求调查显示,保山市现有人口246.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9.6万人,占89.11%,千人口医生(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6人,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1人;目前,保山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各县、乡、村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着医务人员短缺、学历层次较低(乡镇主要以本地卫校培养的中专生为主)等问题,缺编缺员、有编无人的现象突出,2009年末,全市县、乡、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本科、大专、中专、中专以下学历分别占现有人员总数的19.33%、47.55%、24.28%、8.84%,人才缺乏、人才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保山市农村卫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基层迫切需要用得上、留得住,思想、知识、能力全面发展,能从事临床医疗、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的应用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人才。根据《保山市卫生“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到2015年,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取得本科学历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将达到35%,专科学历达到50%;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将达到15%,专科学历达到65%;村卫生室人员90%以上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到2020年,全市农村卫生人员总量将有显著增加;根据《云南省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预测,从2008年起,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需求年均在1000人以上(数据来源云南省卫生厅)。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临床医学大专专业人才另一途径就是曲线就业,到私人门诊,药店,担任医药代表等。
从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分配情况来看,形势很好。临床医学人才就业有着很好的前景,这正是我们开设此专业的一个契机。
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校开设临床专业是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强我校临床实训中心建设,面向农村基层培养临床类医疗专门人才是必要的。
加强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教育部和卫生部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临床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3 基地现有基础
我校临床专业遵循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办学特点,以“突出能力、强化素质、注重实践、强调实用”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以技术应用为主旨,特别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现拥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1校内实践基地:校内现有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一个,由诊断及内科实训室、外科技能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技实训室组成,还有与其他专业共享的基础医学实验室3个,包括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显微镜室。此外,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等实训中心满足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校内实验实训系统整体设备配置齐全,实验室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医学仿真模型多为挪度公司产品,高质量的实验器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给予了充分保证,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使我们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训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3.2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拥有本校直属附属医院——保山市中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教学医院4所——临沧市人民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腾冲县人民医院(拟建),祥云县人民医院(拟建),此外尚有39个市、县级二等甲级以上的教学医院,它们是:德宏州人民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腾冲县人民医院、龙陵县人民医院、施甸县人民医院、昌宁县人民医院、瑞丽县人民医院、安宁县人民医院等,各教学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临床带教老师技术实力雄厚,设备先进,能够确保学生临床见习、实习需要,并且这些医院与学校在专业教师深入临床第一线实践、聘专业兼职教师、相互学术讲座、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我校领导层重视校院合作工作,本专业积极推行校院合作教育,聘请各级医院来自临床第一线的医师担当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到各级医院,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亲身实践,体会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医院为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充实学校教师队伍。聘请行业资深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使课堂更贴近社会需求、更贴近临床实际。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实践教学工作研讨会,推动和加强了校院合作,提升了实践性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成立“实践性教学基地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同时我专业充分发挥学校和医院各自优势,医院积极参与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定期到医院参加临床一线工作,以增强实践能力。各级国营、民营、私立医院接纳学校的毕业生;同时,学校是保山市卫生培训中心,医院也委托学校进行在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如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等。学校积极为各级医院职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服务,为成人职后学历教育服务。本专业教师与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受市卫生局、医学会、红十字会、科技局聘任共同承担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考试、医疗事故鉴定、义诊、医学科技成果鉴定,并合作完成科研项目。
4专业建设目标
力争在3年内将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的特色专业;为全省医疗保健培养一批知识结构合理,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从事医疗、保健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临床医学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临床医疗保健人才的需求;同时集成专业建设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完善一套临床医学专业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为我国同类高校、同类专业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4.1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学科之间、校院之间和校企之间的合作,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医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诊疗操作技能的,适应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临床医学类专门人才。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或其它专业的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便于学生更好的就业,更高层次的就业。
4.2课程建设目标
围绕现代社会对临床医学人才的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努力争取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立项。要以精品课程的建设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化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过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组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4.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优化师资结构。在加强对青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培养的同时,鼓励本专业现有教师提高学历或到高一级学校、医院进修学习;引进不同院校的高学历人才,使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多元化,优势互补,并且提高教学梯队中的硕士化比例;外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师资队伍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结合、科研与教学并重、富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称、高学历、高能力的教师团队。
4.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根据学生实训的需求,加大临床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申报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促进实训基地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提升,力争建成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基地。
在现有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上,全面规范实验实训报告书写,让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过程中,学有所觉、学有所悟。
全面实施严格实践操作考核制。修订考核方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4.5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积极与全省的用人单位加强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校院合作”,订单培养,认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
积极配合附属医院相应科室设置示教室及教学诊疗室。在附属医院设置临床教研室,努力实现临床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5 建设思路
5.1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有效教学见长”为中心,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发展,并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准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效务实的师资队伍和塑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5.2坚持专业实践趋向,实施校院合作,工(医)学结合
坚持专业实践的趋向性,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实施校院合作,工(医)学结合,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知识成果转化能力,组建一支重教学强科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组织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实践实验第一”为主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5.3完善与规范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双重能力
实践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
实验课改革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入手。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要将传统的以验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逐步转变为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将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变为以教师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弥补现有实验课的局限性。通过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选择、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和实践环节的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懂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理论,又有实践技能;既能进行临床诊疗,又具有预防保健能力;既具备现代医学理念,又善于开拓进取创新的临床诊疗、保健人才。
5.4全面制订(或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材的编选
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专业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大纲中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有科学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包括各种形式教学的时数比例);要根据课程性质特点,明确培养能力的要求及培养措施。
鼓励和支持全系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本专业中新开设课程教材的编写;提倡使用国家规划教材、高水平的原版教材和电子教材进行教学。进一步规范教材的选用程序,完善教材选用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教材的管理力度。
5.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改革教学方法的重点是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必修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时数要达到总课时数的70%。
5.6编写完整、规范、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案
规范、系统、完整的高水平教案能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教案的编写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规范化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系统、完整、不断更新,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学术进展;要注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紧密联系,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在对原有教案进行整理与修改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系统、完整的高水平的新教案。
6主要举措和建设进度
6.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012年12月前完成)
以模块化教学的方式设置课程。从主干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层次改造、整合、提升专业教学层次,遵循“拓宽基础,突出特长,培养能力,强化素质”的思路,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压缩与调整,增加专业课与实验课课时,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构建临床医学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6.2教材建设(2013年8月前完成)
鼓励教师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最新的同类教材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课程教材,建设专业电子系列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校内辅导教材,帮助同学理解和选择课程,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研究。
6.3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12月前完成)
教师重在师德的建立与培养。“请进来送出去”,采用引进、培养、外聘三结合的机制,提升专业整体师资水平,逐步优化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校院合作,工(医)学结合,在教师课程适当的时刻,安排年轻教师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锻炼。同时鼓励在职进修、开展科研工作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力争从国内不同院校引进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其中内科教师2人、外科教师2人、妇产科2人、儿科教师2人、五官科教师1人。
6.4科研建设(2014年12月前完成)
鼓励教师跨学科或与校外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理论认识将得到提高,实际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研究的重点放在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等关乎本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方面。
6.5实习基地建设(2014年12月前完成)
具体建立如下类型实习基地:
(1)在校内建立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2)建立实习实训医院(含直属或非直属)。
(3)在校外建立实习教学医院:各地州的人民医院。
6.6实训中心建设(2014年7月前完成)
临床医学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适应专业特点的实验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训中心的投入和建设,建立一个功能完整、实践模拟性强、与专业和课程相配套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内科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综合实训室、五官科实训室、预防与传染病实训室、康复治疗实训室七大模块。
7 将基地建设成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思路和举措
7.1加强组织领导
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由临床医学系具体负责临床医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
职务
| 姓名
| 行政职务
| 职称
| 主要任务
|
总负责人
| 姚家能
| 临床医学系
主任
| 副教授
| 基地建设领导,审查建设方案与指导基地建设方案策划与拟定,负责建设方案实施
|
副组长
| 杨枝彩
| 内科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 协助方案策划与拟定,建设方案实施,负责内科实训室建设
|
副组长
| 熊启燕
| 外科教研室主任
| 讲师
| 协助方案策划与拟定,建设方案实施,负责外科实训室建设
|
副组长
| 楚国坚
| 妇儿科教研室主任
| 副教授
| 协助方案策划与拟定,建设方案实施,负责妇产科及儿科实训室建设
|
副组长
| 杨艳
| 综合教研室主任
| 助教
| 协助方案策划与拟定,建设方案实施,负责五官科、预防及传染病实训室建设
|
成员
| 吕显荣
| 专业负责人
| 讲师
| 协助方案策划与拟定,建设方案实施,五官科、预防及传染病实训室建设
|
张娅楠
|
|
| 协助内科实训室建设
|
杨丽芬
|
|
| 协助内科实训室建设
|
张雷
|
|
| 协助外科实训室建设
|
胡艳
|
|
| 协助妇产科实训室建设
|
沈婧
|
|
| 协助五官科实训室建设
|
7.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项目建设计划书》、《项目任务分解表》、《项目阶段进度表》、《项目责任人考核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和运行。按照国家示范性基地校建设计划运行信息监控体系具体监控信息要求,明确项目各阶段建设目标和监测指标,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按期实施。
7.3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明确各项目责任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指标;对完成项目阶段任务,通过学校验收,给予奖励,对检查通不过,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7.4保障建设资金投入
根据基地建设的要求,积极申请配套建设资金,保证资金投入,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一二年 五月
以下为临床实训基地实景